得禄乡中心幼儿园开展“全体教师讲故事比赛”活动
故事课是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讲好故事,又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为检阅幼儿园教师基本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提高我园教师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因此我园于6月15日至16日两天举行“全体教师讲故事比赛”活动。
在给幼儿讲故事前,李丽娥老师指导老师们要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高潮。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
那么怎样才能讲出幼儿喜欢听的故事呢?
首先要注意选取那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故事。其次还要注意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进行选材讲故事。
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1.用声音塑造形象。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环境变化,应选择恰当的语音、语速、语调、口气等角色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2.巧用停顿。故事中,短句可以一口气说下去,遇到长句或者几个句子,中间就要适当的间歇。3.借助态势语。有时为了更好地讲出故事的效果,需要借助一定的态势语,增强故事的感染作用。态势语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身势等等。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态度要和蔼可亲,有亲和力,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看个图片等,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这样孩子们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乐于去听。
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也可以说是以故事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故事不仅内容含丰富的各方面知识,而且有较为标准的语言形式,使幼儿极易接受。同时故事作为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在极易接受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个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语言的重要文学形式。
此次开展“全体教师讲故事比赛”的活动,提高了我园教师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促进了教师规范、生动地讲标准普通话,提高了与幼儿沟通的语言感染力,从而在老师的影响下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良好发展。文图:朱兴凯、李丽娥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相关阅读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