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劳动教育底色 奠定孩子成长基石

2021-08-31 宣威之窗点我马上听

步入开心农场.jpg

时代在变,劳动形式在变,但是劳动的本质没有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宣威市教体系统在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定位,因地制宜,一校一品”的思路,以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云南省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为示范点,把劳动实践基地的经验成果向各中小学推广拓展延伸,形成各有特色的劳动育人格局,巩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观,实现“五育”并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育人的效果。

浇水5.JPG

劳动教育先行先试花枝俏 一提到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大家都高度认可它是一所明星学校,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云南省“平安校园”“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时光回溯到2014年9月,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作为云南省勤工俭学工作会会议现场参观点,向参观学习的教师团队做了经验交流,在小学“建勤工俭学基地,学校变开心农场”的办学模式,受到观摩团队的广泛称赞。2018年5月14日,时任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小三到靖外明德小学调研时强调,“一个乡村小学的勤工俭学基地存栏生猪1000多头,许多乡镇都没有这样的养殖大户”,“顿顿有肉,三餐免费,帮助贫困户减轻了不少负担”,“这样的办学模式,可以让贫困户家长安心外出打工”。这些称赞道出了学校注重挖掘劳动育人价值,注重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特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劳动教育的讲话精神给我们学校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面对新时代的劳动实践教育,我们要甩开膀子、扑下身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把劳动光荣的理念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注重全面提升劳动素养,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学会本领、磨砺意志。”靖外明德小学校长雷应飞在向宣威市教育体育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人员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时,张贴校园墙壁上的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鲜红的字体在阳光的照耀下交相辉映!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秉持“劳动创造幸福人生”理念,加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勤工俭学、家务劳动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播种2.JPG

营造劳动文化氛围  学校牢牢把握劳动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利用优美的育人环境,把制定的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独具匠心打造了“一步一换景,一农场一特色” 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摆放石磨、犁、背箩、顺拐等农业农具,增添浓厚的农耕悠久历史文化气息和烟火味,用实体劳动工具让孩子们留住乡愁,记住农耕文化,在农场周围悬挂“人靠饭饱,田靠肥料”“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等农业谚语、二十四节气等知识,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会到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劳动经验的精华总结,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栽树.jpg

打造劳动育人阵地  学校落实相关课程,把国家规定的劳动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一至六年级所有班级每大周都开设4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开设生活自理、绿化美化、蔬菜栽种、家务劳动等相关课程,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和少先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校内劳动制度化,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管理全部由师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室、宿舍的卫生全部责任到小组,公共区、清洁区、厕所全部责任到班,每日三扫,随时做好保洁工作。由总务处安排检查,少先队评比,每月评比文明宿舍和流动红旗班。学校每一棵树木、每一盆花草都由劳动老师组织学生,学校班子和部分老师参与,动手栽种、培育,并把日常管理责任到每个班,低年级的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栽种管理一盆花,培养爱心和责任心。中高年级每个班级管理一个片区的花草,日常浇水、除草、施肥等。家务劳动常态化,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方面的劳动。学校放暑寒假都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上详细布置孩子的假期劳动作业,每个大周放假降旗时安排布置周末劳动作业。劳动作业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个人物品整理、洗碗、洗衣、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中年级布置自己的衣物自己洗,清洗被子等。高年级布置参与家里农作物的种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密切家校联系,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体会劳动光荣,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校外劳动动态化,依托学校地理位置优势,校大门外既是乡镇主干道又是小集镇赶集地点,紧扣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要求,安排五、六年级的班级参与公益劳动,每天三次打扫集镇的清洁卫生,利用辖区内有重楼、石斛等中草药种植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建立评价机制,每个学期末对每个孩子参加的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记入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表,装入孩子的成长记录袋,作为评选“优秀班干部”“优秀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的重要参考,发挥育人导向作用。

宣威市西宁街道明德小学学生生活场景 (9).jpg

建造新天地“开心农场”  学校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规范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 因地制宜,服务学生,基地建成了“开心农场”,从2010年开始探索勤工俭学发展路子,从10余亩土地发展到目前150亩的四大板块“开心农场”,即常规种植、常规养殖、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板块,在这个“大观园里”随处见风景,处处有惊喜,可以看见白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时鲜蔬菜,梅花鹿、孔雀、鸵鸟、雁鹅等特色养殖,也有火龙果、甘蔗、菠萝、木瓜等热带水果,一本鲜活灵动的乡土教材给孩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闻得到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写生,收集菜叶、树叶等制作手工,走进养殖区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及学习科学常识。学校把常规蔬菜区分割成块划给中高年级管理,从翻地、播种、施肥、除草,到采摘收割、送交食堂等环节都由学生参与完成,学生参与实践,收获成果,体验快乐,更重要的是产生的收益全部补助学校孩子们的用餐,实现了三餐全免费,让孩子们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卷心菜.jpg

劳动教育任重道远开新篇 宣威市教体系统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紧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把劳动教育写进课表,中小学每周开设1课时劳动课,以校内劳动、家务劳动、校外劳动、公益劳动等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各中小学组织人员到靖外明德小学参观学习劳动教育,一致认可先行先试的劳动实践经验对各中小学校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吃吃苦、淌淌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拥有敬劳动、爱劳动、会劳动的情感和技能。

学习交流劳动育人.jpg

同学们在劳动老师和宣威市农业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平整土地、开沟垒墒,挖坑、施底肥、栽种、覆膜、浇水……热火朝天地在各自班级的“责任田”中栽下各种蔬菜,这是宣威市第六中学学生在刚建成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劳动校本课程,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活动的劳动场景,“学校建设劳动基地,开设劳动课真是太好啦!通过劳动教育实践课,我们增强了劳动意识,感受到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更体会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宣威市第六中学在新校区建设8亩劳动教育基地,高一、高二年级的每个教学班都分到了一块责任田,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由专门的劳动教师和市农业局农技人员授课,现已栽种甘蓝、白菜、辣椒、青花等六种蔬菜共计39块,农技人员还指导学生在基地四周种植西梅、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宣威市第六中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党总支书记、校长何学平说,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很少接触泥土,不懂得劳动和尊重劳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奋斗精神尤为重要,学校建设劳动基地,开设劳动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悟到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的科学内涵,进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梨树完小劳动实践基地.jpg

阿都乡犁树村完小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真践行“小学劳动教育首要是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内涵,发挥地处农村的资源优势,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到田间地块、山林等广阔的空间去锻炼实践,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丰收、冬天收藏的四季规律,在孩子心田中播撒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种子,知道“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的朴素道理,让孩子用五官从颜色、枝叶、形状等去了解韭菜、小麦、水稻、白菜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培育孩子认知、理解和判断常见农作物的能力,带着孩子适当适度参与喂猪、喂鸡、除草、施肥、做饭、洗衣等农村生产生活劳动,增强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劳动价值,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利用学校现有的55亩综合劳动实践基地,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每到劳动课,教师会带领学生到基地拔草、浇水、松土、西红柿无土栽培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甘苦。

乡土教材.jpg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学校的情况不同,区域差距大,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在实践检验中逐步完善,因地制宜推动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文图:李秀梅、林绒、秦敏、耿家宏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技术支持:瑞希云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投稿须知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