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村寄宿制小学成“教育孤儿院”

2019-09-10 宣威之窗点我马上听

杨柳镇属省列506个扶贫攻坚乡、宣威市7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国土面积163.9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164个自然村。辖1所中学、11所完小、1所民族小学、13个教学点。中小学在校学生6497人,其中中学有学生49个班2514人、小学有学生115个班3983人;小学寄宿生2518人、初中寄宿生2419人。杨柳镇就1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展开调研,调研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如下:

图片1.jpg

一、存在问题

(一)亲子沟通被隔离,良好情感培养难。

一是寄宿学生家长陪伴孩子时间短,陪伴不走心。碗厂小学校长谈到,“我们的学生在校时间长,回家时间短,周末放假时许多家长都是委托他人代为接送。回家的两天,父母早出晚归,忙完庄稼忙牲畜,大大压缩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有些家长甚至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哪个班,教室在什么位置,老师是谁,电话是多少,至于跟学校随时联系,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就更加无从谈起,大部分陪伴和教育的责任都落到了学校和教师头上。”

二是农村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低,教育意识淡薄,过多依赖学校教育的情况随处可见。这些现象并非个例。杨柳镇留田完小校长表示,“作为一个寄宿制学校,建立初衷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可是到现在似乎成了家长减轻负担的一种方式,学校负责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家长把全部心思花在挣钱上,更加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留田完小的展亮、朱锦、钟果等,家住学校门口旁,回家比到宿舍还近,但家长依然要求让孩子住校,究其原因还是家长的陪伴意识和教育意识淡薄。学生作文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父母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远。”

三是低龄寄宿孩子存在一个共同心理特点,即害怕被抛弃,缺乏安全感,当孩子爱与安全的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时,便会转化为拒绝与父母交流的自我隔离。同样,这种情感疏离也会发生在父母身上,于是便形成“亲子沟通被隔离,良好情感培养难”的现状。

(二)寄宿学生低龄化,日常生活自理难。

一是寄宿学生呈低龄化发展。农村寄宿学生从过去的小学高段延伸到低段,边远学校甚至延伸至学前班,留田完小、碗厂完小、海庆完小等,都存在5岁左右孩子寄宿的现状。

二是孩子日常生活自理难。海庆完小校长阳广盖老师说,“农村学生习惯了一周换一次衣服,但儿童的天性是爱运动,运动加剧汗液的排放,从周三开始,学生本人及宿舍便被臭味覆盖。”这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心学校胡昌凯老师在接受调研时表示,“高年级女生还好一点,若是男生或低年级学生,这些问题表现的就更加突出。冬天晚自习后不洗脚,或者把脚放进水里‘蜻蜓点水’般涮一下,再或者三四个学生共用一盆洗脚水,早上起床不洗脸,或用毛巾直接擦一下,再加上学生长期养成的邋遢习惯,一学期清洗一次行李,甚至有个别学生同一套衣服几个星期不洗不换,老师不得不担任起保姆的角色,但光靠任课教师这一问题根本得不到改变。”

(三)学校生活较单一,儿童天性释放难。

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学生课余活动场地不足、设施、器材较为匮乏。二是课余生活单调,不重视学生的兴趣活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少。三是寄宿学生在校时间充裕,学校担心孩子们课余时间东跑西窜出问题,从安全角度考虑,除了白天安排学生上课外,还安排学生上早晚自习,学生学习时间长,睡眠、玩耍时间短,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留田完小在这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有篮球场一块,乒乓球桌三张,体育器材(如单杠、天梯、吊环、双杠等)一套,室外跑步机两台,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课余生活的需求,常常出现十来个人用一张乒乓球桌,十多个人抢一个篮球的现象,天梯上随时爬满了人,跑步机旁经常有人排队等候,学生打羽毛球只能在地上划线或者用口缸、书包摆成一排当分界线,很多学生的玩耍方式只能是跑跑跳跳、追追打打。不仅形式单一,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心理疏导不精准,健康人格养成难。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大多家住边远山区,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缺乏安全感的问题,但由于学校没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干预和引导,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面临“心理疏导不精准,健康人格养成难”的现状。据统计,留田完小学生不足400人,现有留守儿童115人,留守比例高达28.75%。针对这一情况,留田完小建设了一个心理咨询室,安排李燕老师兼任心理辅导员,通过一年的实践和努力,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留守儿童及其他学生的认可和称赞,也得到了同事的一致认同。在交流中,我们听到了李老师的困惑,“作为一个业余的心理咨询师,我一直在想,到底该怎样做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农村儿童由于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不喜与人沟通交流,开展心理咨询时明显感觉自己专业知识很欠缺,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更加专业的信息咨询师才能对症下药。”

(五)管理评价成人化,创造思维发展难。

寄宿制学校缺乏严格科学的目标评价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平时督查时,更多的关注点在学生能吃住,保安全,保质量上。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侧重于规范、安全方面,他们往往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管理学生,尽可能的让孩子按一个标准去做,这固然保证了学校各方面秩序的规范有序,但与此同时,孩子们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天性被压抑了,使得不同年龄的小学生们一个个变成了“听话、懂事、守规矩”的“小大人”。

杨柳镇中心学校张向美老师谈到,“安全是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甚至有一票否决的生杀大权。为了安全,很多学校便牢牢看住学生,甚至压制学生的天性。比如体育课,当教学内容与安全问题出现矛盾冲突时,只能调整教学内容与安全相适应。体育课虽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奋斗精神的绝佳阵地,但受孩子年龄大小、运动能力、运动安全、教师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体育课往往变成‘一群乖乖羊在草地上悠闲吃草’的画面,更何谈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

图片2.jpg

二、意见建议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缓解配套设施压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良性运转。要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整合企业、团体、知名人士等社会资源,动员他们为农村寄宿学校发展出资出力,积极帮助改善寄宿环境和条件。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学校,了解学校建设情况,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专项经费投入,不断补充和丰富各种教育教学、锻炼娱乐、卫生设施设备、器材等设施建设,保证基础设施和后续配套设施的完善。三是通过班改幼等方式大力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以缓和学前班幼儿在寄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配齐后勤管理人员。

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是普通教学人员,不是一专多能,却承担着无限责任。学校面临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卫生保健人员、安保人员、学前教育等专业教师缺失的现状。一是要从政策上设置生活教师编制,根据农村寄宿学校的学生数量合理规划生活教师比例,承认生活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生活教师的稳定性。二是加大对生活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开展职前培训,让生活教师在上岗前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开展上岗后培训,让生活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展开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在进一步配齐音体美专任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开齐开足课程。二是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自主发展的潜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三是给学生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和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如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组织看电视活动,根据年龄特点利用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电影、故事片等;充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定期开展多形式、趣味性体育比赛;组织音体美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四)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建设学生幸福家园。

在配齐各类人员的基础上,从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开始,全面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一是从后勤(衣食住行)到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所有管理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展开,用一定程度的流程化管理来解决管理链条长、环节多、标准提高、难度加大等问题。二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从不同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聚焦呵护学生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三是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心语室”等,搭建沟通平台,给儿童一个心灵的驿站,一个安宁的港湾,让学生感受到抚慰与温暖。

(五)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关爱学生合力。

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家是最出色的学校,餐桌才是最好的课桌,警惕农村寄宿制小学成“教育孤儿院”的问题,一是要办好家长学校,通过教师家访、电话沟通、家长会、群众会、院心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探讨教育理念,指导沟通技巧,宣讲高质量陪伴等,大力提升家长在教育、沟通及陪伴方面的意识。二是要加大设施投入,为家校沟通、亲子交流创建良好的视屏沟通等条件。三是寻求政府、单位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多措并举,共商对策,多方支持,形成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关爱学生的合力。文图:陈荣平

编辑:Mr先生 审核:Mr先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技术支持:瑞希云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投稿须知 | APP下载